8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新儿纲)。
新儿纲围绕健康、教育、社会保障和福利、家庭、环境、法律等领域,提出目标和措施,要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更加注重家庭、学校、社会和网络对儿童的全方位保护。新儿纲明确,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依托社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加强住房等支持政策,多措并举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新儿纲的出台,标志着以儿童和家庭为中心的公共福利与服务体系加速构建。
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三孩政策的22项具体举措。7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贯彻落实《决定》提出包括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在内的6项重点任务。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明确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以生育津贴为主的福利体系。三孩政策推出,生育纳入医保,三孩医疗负担大大减轻。地方政府鼓励生育措施相继出台,天津市规定三孩生育津贴按规定补支付;攀枝花市将为二孩、三孩每个月发放500元补助直到三岁,即补助1.8万元。
二是发展托育、照护、教育“一条龙服务”。推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围孕期、孕产期保健服务,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在居住社区建设婴幼儿活动场所及配套服务设施,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按规定设置母婴设施。攀枝花市从“零门槛”落户、生育扶持、就学保障、住房保障、交通服务等五个方面对应安排了5条保障性措施,在生产、养育、照护、教育等方面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安徽、江苏、福建等地也相继出台普惠托育服务建设实施方案。
三是完善减负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例如: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父母育儿假试点。北京市规定生育三孩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奖励一个月的生育假,其配偶享受陪产假15天。
随着新儿纲的贯彻落实,儿童优先进一步纳入国家战略,从政策制定、立法、司法到社会生活,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