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信公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融信公益走进偏远山区
发表日期:2021-11-17 23:06:02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教育部在《教育脱贫攻坚 筑基伟大复兴》中的话语清晰回响。

如何实现一个也不掉队?

融信在2021年“微光暖中国”公益季,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0月9日-13日,融信少年中国公益项目捐赠仪式,分别于广西南宁隆安县丁当中心小学下辖俭安村小和云南大理云龙县民族初级中学举行,仪式上,融信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向隆安县丁当镇的三所村小捐赠了公益艺术课程,联合同济大学向云龙县的三所中小学捐赠了贫困学子奖助学金。

01 把爱带进大山

过去,偏远山区难以凭己之力改造崎岖的山路、改善衰败的教学环境、摆脱贫困疾苦的生活。

如今,在“脱贫攻坚”与“共同富裕”的伟大蓝图里,融信以公益组合的形式,为地处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带来更多教育资源。

在捐赠仪式中,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青少年部广西站站长韩荣超及丁当中心小学副校长劳毅提到,“融信让公益艺术课程走进俭安村小,足以体现融信是少有的扎根乡村做公益的房企之一。未来希望通过这些艺术课程,激发孩子们更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云龙县副县长徐迅及教体局杨尚礼校长强调:“融信对山区教育事业的支持,有助于强化东西部帮扶协作,助力云龙乡村振兴。”

融信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谢洋洋及融信公益基金会代表陈秀秀谈到,“融信今年把艺术课程带进大山,把奖助学金捐给贫困学子,旨在让‘共同富裕’在城乡儿童教育这个层面,得到更加平等的体现。未来,融信会持续聚焦儿童教育与乡村振兴,做山区孩子们的坚强后盾。”

在捐赠仪式上,融信集团党委书记兼融信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阮友直与大山里的孩子们发起了视频连线,孩子们亲切地喊着“阮伯伯”,在与孩子们视频的过程中,阮友直对山区学子提出了美好期许,“大山里的孩子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肩负着家国的未来,应心怀理想,立鸿鹄之志,应勤奋学习,朝气蓬勃,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做贡献,你们是融信少年中国里的中国少年,也是社会主义的新希望。”

当艺术课程来到大山,当爱心助学金送往乡村,偏远山区一代代学子的变化才是“共同富裕”这一美好蓝图最生动的写照。此次融信公益季,我们带着全国融信志愿者的微光爱意,从全国多地翻山越岭,把温暖带到了中国的多个深山角落。

02 大山里的少年

“今天大风大雨天,他们穿凉鞋不冷吗?”

“住校的孩子们年龄太小,6岁哪里知道什么天气该穿什么鞋,平时操场上穿什么季节鞋的都有”

在云龙县长新乡新和完小的学生宿舍,像城市学校普通宿舍那么大的空间,住了14-18个学生,桌上摆满了不同的洗漱用品,床下摆满了不同孩子的鞋。

这里大部分都是两个学生一个床,因为住校的学生中,最小的只有3岁,他们还不懂得分辨冷暖,所以六七岁的姐姐就会和三四岁的妹妹一个床,方便照顾。每到周五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这份开心并不是因为可以回家,而是可以把穿了一周的衣服拿回家里洗,周日晒干了后就可以再穿上回学校,他们每个人家里平均只有两整套换洗衣服。

与云龙县长新乡不同,在相距1247公里的隆安县俭安村的孩子们习惯在学校里自己洗衣服,每到午休时,总能在校园里看到1年级的孩子手里拎着洗衣桶在打水。午休打水前的例行动作是在食堂打一份“大餐”,这份“大餐”是玉米粒与白米饭,由于口味偏淡,所以能抢到咸菜的总是最幸运的那一个。相比于“饭后谁洗碗”的城市家庭生活难题,在山区里完全不会出现,因为孩子们饭后都自发地去清洗自己的碗筷。

“你喜欢家还是学校?”

“喜欢学校,因为有好朋友,还能住的好一些”

近两年,随着脱贫攻坚的收官,山区学校的硬件有了实质改善,但孩子们的家里生活环境相比之下略显简陋。在云龙县长新乡的学生,回家普遍要走4-5小时的山路,在翻越岩石,淌过水沟之后,就到了垛木房的家,走近院子先闻到的一定是煤炭烟味,因为每家的厨房都会有一个煤炭炉子烧水。

这里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黝黑的肤色与发黑的家中被褥,由于紫外线相对较强,且无法及时进行个人卫生清洁,很多孩子的毛孔被灰尘堵塞,就形成了云龙特有的“小麦肤色”,家中卧室发黑的被褥仿佛是皮肤掉色导致,但其实是因为没有清洗被褥的适宜条件。

浓烟的味道、满是落石的地面、成排的垛木房与昏暗发黑的卧室厨房构成了云龙县贫困学子家庭的全貌,来到这里的融信志愿者们都露出了心疼的表情,但孩子们的眼里却充满星辰。

03 一场人人参与的公益

“姐姐,为什么你们都穿着一样的衣服呀?”

“因为我们都是融信公益志愿者呀”

从看见到感动,从感动到行动,从行动到聚合更多力量,对于长期投身于公益事业的融信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益慈善事业的引导管理,已自上而下地内化到了每一个融信员工。

在这场持续一周的公益季活动中,融信公益志愿者们变成了孩子眼中的“大朋友”,与大山里的少数民族孩子们一起跳舞、上课、生活。在融信公益季-广西站的艺术课堂里,无论是足球场中喜欢内马尔的锦国,还是书法课上写出了“少年中国”的阿牛,亦或是合唱课上最爱笑的那个大眼睛女孩,都成为了志愿者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融信公益季-云南站的家访过程中,志愿者们的到来让4岁的云强露出了笑脸,7岁的姐姐云叶、弟弟云强、72岁的爷爷一家与融信公益志愿者们一起分拣起了核桃,核桃处理好了后会有人来收,两块多一斤的核桃是云强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志愿者一行与云强的姐姐离开时,云强眼里有了泪水,但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一直跟在志愿者身后,用他的小步子跟了很远很远,可能他知道这些姐姐们走了后,他就又是一个人了。

统一的服装、亲切的笑容、温暖的话语,成为了融信公益志愿者最典型的特征,也成为了孩子们眼中的“一样的人”,也成为了陪伴他们的哥哥姐姐。

有一些责任是阶段性的,但教育的公平性则是持续性和深度性的。

当公平的阳光穿越重峦叠嶂,在山谷里闪闪发亮,少年们关于未来的梦想也正在阳光下醒来。

带着“让生命更有价值”的公益初心,融信始终认为“在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征途上,这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决不能被遗忘”。

因为他们就是中国少年,也是融信公益口中的少年中国。